第33章(2 / 2)

加入书签

两个通身黑甲的人,一人一把刀横在了绿袖的脖子上,周围同样站着十几个黑甲人,个个拔刀在手,刀光雪亮。

一瞬间,楚离桑便反应了过来,正想有所动作,两把同样雪亮的龙首刀便一左一右架上了她的脖子。然后,又一个通身黑甲的人从暗处走了出来,径直来到她面前站定,饶有兴味地看着她。

这个黑甲人居然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

“楚离桑,你比我想象的好看。”女子笑盈盈地对她说。

楚离桑冷冷看着她:“你是谁?”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桓蝶衣,朝中玄甲卫队正。”桓蝶衣笑着上下打量她,“没想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有你这么标致的人物。”

“不是敝县穷乡僻壤,而是尊使孤陋寡闻!”楚离桑一听“玄甲卫”三字,心下已然明白几分,冷笑道,“洛州乃前朝东都,睥睨天下;伊阙乃形胜之地,荟萃人文。尊使没出过远门就算了,何必在此卖弄,徒然贻笑大方。”

桓蝶衣从小在长安长大,确实很少出远门,加之只喜习武不喜读书,所以对大唐各地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几乎没有概念,现在被楚离桑这么一呛,心里顿时有些羞恼,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笑容:“看来楚姑娘不仅人长得标致,口才也是极好的,只可惜落到今天这步田地。那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天妒红颜!”

“这还不是拜你们玄甲卫所赐。”楚离桑冷冷道,“桓队正,像你们玄甲卫总干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就不怕遭报应吗?”

“你懂什么!玄甲卫执行的是圣上的旨意,维护的是朝廷的纲纪!”桓蝶衣道,“也难怪,像你这种平头百姓、乡野女子,自然是不明白的。”

“别废话了,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奉圣上旨意,请你入京跟你爹团聚。”

楚离桑诧异:“入京?”

“是啊,圣上仁慈,不忍见你们父女分离,就让你们早日团圆喽!”

楚离桑略一沉吟,当即猜出了皇帝的用意,心想早日见到父亲也好,就算要死,一家人也可以死在一起,便冷冷一笑:“也好,本姑娘正想去长安,现在有你们护送,我连盘缠都省了。”

“哦?”桓蝶衣有些意外,“你为何要去长安?”

“去会会一个老朋友。”

“老朋友?能告诉我是谁吗?”

“告诉你也无妨。是一个跟你一样,披着一身黑皮,到处耀武扬威、欺压良善的人。”

桓蝶衣微一蹙眉,马上反应过来:“你说的是萧君默?”

“看来你很了解他,”楚离桑冷笑,“一猜就中了。”

“你找他做什么?”

“跟他算一笔账。”

“算账?”桓蝶衣明白了她的意思,冷笑道,“你有什么本事,也敢找他算账?”

“我有什么本事,桓队正自己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桓蝶衣眉毛一挑:“你敢挑衅我?”

“我只是在回答你的问题。”

桓蝶衣脸色一沉,直直地盯着她。楚离桑跟她对视,毫无惧色。两个人的目光绞杀在了一起,谁也没有眨眼。片刻后,桓蝶衣冷然一笑,解下腰间的佩刀,连同头盔一起扔给旁边一名黑甲人,然后对挟持楚离桑的二人道:“退下。”

一名黑甲人一怔:“队正,大将军有令,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楚离桑……”

“我说了,退下!”桓蝶衣目光冷冽,口气严厉。

两名黑甲人无奈,只好收刀撤到一旁。

桓蝶衣又回头环视院子里的十几名黑甲人:“都给我听好了,谁都不许帮忙。”

众黑甲人面面相觑。

“听见了没有?”桓蝶衣厉声一喊。

“得令!”众黑甲人慌忙答言。

桓蝶衣这才转过脸来,看着楚离桑:“来吧,让我瞧瞧你的本事!”

楚离桑粲然一笑:“桓队正可想好了?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输了就不好看了。”

桓蝶衣像男人一样扭动了一下手腕和脖子,冷冷一笑:“别耍嘴皮子功夫,出招吧!”

楚离桑身形一动,右掌立刻劈向桓蝶衣面门。桓蝶衣侧身躲过,对着楚离桑当胸就是一拳。楚离桑左掌一挡。啪的一声,二人各自震开数步……

太极宫两仪殿,李世民端坐御榻,神色有些阴沉。

下面并排站着五个大臣: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中长孙无忌,中书令岑文本,吏部尚书侯君集,民部尚书唐俭。

“知道朕今夜召尔等入宫,所为何事吗?”李世民声音低沉,目光从五个人脸上逐一扫过。

五人面面相觑,都不敢答言。

“这几日,朕仔细回想了一下,你们这五个人,都曾经在不同场合,向朕举荐过一个人,说此人忠正勤勉、老成干练、斐有政声,是不可多得的能臣。朕听信尔等之言,把他放在了洛州刺史这么重要的职位上,其结果呢?此人不仅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而且胆大包天,竟然策划并参与了对辩才的劫夺,导致了甘棠驿血案,实属罪大恶极!尔等作为他的举荐人,现在有何话说?”

按照唐制,五品以上官员通常由三省六部长官推荐,然后由皇帝直接下旨予以任命,称为“册授”;六品以下官员则须通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出任,称为“铨选”。杨秉均是从三品的官员,显然由皇帝亲自册授,然而出了事情,举荐人肯定要担责,不可能把罪责推给皇帝。

“启禀陛下,臣有罪!”房玄龄率先出列,“臣当初被杨秉均的巧言令色所蒙蔽,未经细查便向陛下举荐,罪无可恕,还请陛下责罚!”说着官袍一掀,当即跪了下去。

“陛下,臣也是误信了官场传言,臣亦有罪!”长孙无忌也跟着跪下了。

紧接着,岑文本、侯君集、唐俭三人也同时跪下,纷纷请罪,所说的理由也大同小异,无非是识人不明、偏听偏信之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