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兴庆府(1 / 2)
“兴庆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势比银、夏一带优越得多。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车上,乐天看着西夏地图,特别注重打量兴庆府低声道。
在鸣沙河住了两晚,稍做休息,第三日西夏太子李仁保便引领乐天一路北行,向兴庆府行去。
此时,许将随乐天坐在车上,打量着地图半响后说道:“党项人原来的根据地在银、夏一带,东南是我大宋的领土,东北为强大的辽国,向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周围靠近宋、辽边防重镇,军事上易受威胁。
而兴庆府东有黄河、汉源渠为天险,西有唐来古渠,夹于三水之间,实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大宋或是大辽想要攻下此地颇耗军力,想要控制此地,也是颇为困难的。”
“是啊,正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民|族成份复杂,历朝以来对河套的控制都很吃力!”乐天显然赞同许将的看法,又言道:“怀、永、定、顺四州将兴庆府拱卫中间,翔庆府、西平府于南方前塞,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灭了其不仅吃力,而且将其控制于手中,还会消耗我大宋极大的国力。
但夏国始终是我大宋肘腋之患,更与辽国为虎做伥,不仅时时反复出尔反尔,耗我大宋国力,又狼子野心想侵我中原,实是不得不灭。”
西夏所占的河套地区,民|族成份太过复杂,羌、党项、回纥、吐蕃、蒙古、畏兀尔各族杂居,各种矛盾甚多,令其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头痛的问题。
走起陆路实在颠簸,许将言道:“若是走水路反倒快一点,这走起陆路还要渡河过水的,倒是颇费周折!”
鸣沙城之北数里便是鸣沙河,这鸣沙河其实就是黄河的上游,只不过西夏人称之为鸣沙河。唐来渠、汉源渠在鸣沙城以北一百里处注入鸣沙河,若是于鸣沙河乘船走水路逆唐源渠而上,直到兴庆府西门,实是再近不过的水路,远比走陆路要省事快捷的多。
打量了地图半响,乐天接着叹道:“我军便是造了船,来到鸣沙河段也是逆河而上,也是得不偿失,这兴庆府果然是难啃的很!”
许将恍然道:“夏人以三水为天险,当年神宗朝时选在秋日五路伐夏,想来若是在冬日三水结冰,夏人也便无险可守了!”
深知后勤重要性的乐天摇了摇头:“冬日的天时更为不对,后勤怕更是不及!”
两国交战不仅仅拼的是军士勇猛,更比的后勤。
“当年夏惠宗李秉常之议若是得行,以黄河以南之地划归我朝,也便没有这近五十年的征战了!”乐天笑叹道。
夏惠宗李秉常是西夏的第三任皇帝,十分喜好汉族儒家文化,时时向汉人请教和海陆空习大宋的礼仪制度,一心想在西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只是生性有些懦弱,故而皇权实则被母亲梁后所左右。
夏惠宗在亲政后,知道与宋朝连年作战给西夏带来的严重危机,更想削弱梁后母党在国内的势力,李秉常接受大将李清的建议,打算将黄河以南之地划归宋朝,用结好的办法,借助宋朝的势力对付梁氏母党势力。
就在李清正准备出使宋朝时,被梁太后得知,梁太后召集幸臣罔萌讹等密谋,诱来李清饮酒,即捕而杀之,又立即将李秉常囚禁在距兴庆府宫五里之地的木砦。
至此此事做罢,随后大宋神宗皇帝得知此事,才有了后来的五路伐夏,再到哲宗朝的熙河开边,直到今日这般光景。
……
途经顺州,用了四日的光景,乐天一行才到了兴庆府的地界。
在车中,乐天望着窗外的景色,叹道:“一直以为兴庆府是西北苦寒之地,没想到这里却也还算是富庶。”
“中书大人!”做为负责要探消息的皇城司,许将对西夏的情况更是熟悉:“兴庆府周围地区农牧业比较发达,而且这一段黄河的水流相对稳定,引黄灌溉农田可以保证夏人的军需民食。
除了原有的唐徕、汉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李元昊在位时又修建了贺兰山东麓冲积平原上长达二百余里的‘昊王渠’,使兴庆府四郊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发展,成为西夏境内的粮食基地和重要牧场。”
远远的有城廓的轮廓出现,乐天意识到这城廓便是兴庆府,只是看上去这城池的城墙虽高,但城池的轮廓并不如何广阔。
这时,随与乐天身边的许将说道:“中书大人,据下官看到有关兴庆府的谍报,兴庆府城池呈长方形,周十八余里,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
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夏人王室手工业作坊集中于宫城宫厅;夏人王室喜礼教,在城中有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