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232节(1 / 2)
又一次听到自己名字的上官婉儿心如鼓擂,她垂眸掩饰住眼中的欲.望,巾帼女相,为什么一定要加“巾帼”呢?
为什么不能直接称相?
她并不比旁人差不是吗?
而且今夜之后,陛下肯定会对朝中的宰相做出调整,武承嗣、武三思未必还能在相位上待着。可若没有他们,陛下又岂会放心?
上官婉儿心中怦怦直跳,她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若是能抓住这次机会……
上官婉儿抬手抚了抚胸腔内快跳出来的心。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冷哼一声,气得连自称都顾不上了,“我就知道频繁换相肯定没好事,连狄仁杰这样的股肱之臣都逃不开酷吏的陷害,还有谁肯为她尽心效力?”
李渊虽然也生气,但他没忘记天下最后还是李唐的天下。
要是武则天真的做得滴水不漏,像他姨夫杨坚一样彻底篡了北周,从此世人只知有隋,而不知有北周,他才要哭呢。
一想到会有世人只知武周,而不知大唐的可能,李渊就心哽。
幸好武则天做不到那个地步,她还是有诸多破绽。
相比于李世民和李渊的震怒,贞观群臣们就淡定得多。总归事情还没发生,将来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何必想这些有的没的。
唯有长孙无忌变了脸色,房玄龄、杜如晦和姚崇、宋璟合称唐朝四大贤相?没有他?
长孙无忌眸底闪过一丝落寞,他是哪里做得不如房玄龄、杜如晦吗?
长孙无忌怎么也想不明白,按照托孤大臣的人选来看,房玄龄、杜如晦肯定死在二郎前面,否则托孤大臣里不会没他们。
他功绩不少,又活得久,怎么说也比房杜两人干得多,为什么没入选贤相呢?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阎王头都疼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宣布剩下的岗位。
东汉末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明末的农民起义都需要人,因为是乱世,阎王并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辅佐谁,就业比较自由,选择去的人还不少。
狄仁杰、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大唐名相都想去五代十国。
萧何、霍光等大汉名相想去三国……
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而喻,阎王嘴角抽了抽,不过也没阻止他们,三国的时候可不缺大汉忠臣,但大汉还是亡国了。
朝代气运断了就是断了,强行续也续不回去,倒不如在乱世中辅佐一个明主,早日平定战乱,完成任务。
去乱世的人也多,阎王让他们到一旁等待考试。
然后接着问有没有人愿意去朱元璋手下当丞相。
剩下的鬼十分有默契地一同往后退,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阎王:……没人去吗?
众鬼见阎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心里紧张得不行,宋朝开国名相赵普:我宁愿去武周朝,也不想去明朝。
开什么玩笑,明朝没有宰相的权力却还要干宰相的活。为了能顺利实施政策,还要拉拢司礼监的太监。
傻子才去明朝。
赵普有些后悔了,观望太久错过了前面的好岗位,后面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这一刻赵普真想说:曾经有那么多机会摆在我眼前,我却不知道珍惜,唉。
号称最会苟的宰相冯道也点头道:对,没错,宁愿去武周也不想去明朝,尤其还是朱元璋手下。】
洪武时期
朱元璋脸黑了:“……”他不要丞相是一回事,但别人不要他又是另一回事。
废了丞相后,他确实忙不过来,后来设置了四辅官,让儒士王本等人担任。
两年后,他又觉得王本这些辅官不好用,毕竟年纪大,又学了一辈子的儒,说话文绉绉的,朱元璋很烦这一套,让他们拟定流程、建议,拟上来的大多数都是废话。
久而久之,朱元璋受不了了,撤销四辅官。
之后他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品秩为正五品,主要权力就是顾问,只有咨询权。决策权在他手中,行政权在六部。
忙是忙了点,但是皇权再也不用受到相权的约束。在天幕出现前,朱元璋还是挺自豪于这项措施。
但天幕出现,带来大明朝将来的历史后,朱元璋得意不起来了。
“老四,你说这丞相有必要恢复吗?”
朱棣突然被点名,心中一紧,想了想道:“天幕说过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有漏洞,父皇又何必执着于此。”
朱元璋:废话,咱能不执着吗?这可关系到大明的基业。
“说了跟没说一样。”朱元璋白了朱棣一眼,继续看向天幕,心里不由嘀咕:咱有这么可怕吗?至于怕成这样?
武周时期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