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武英殿大学士(2 / 2)

加入书签

杨致接口道:“准确数字只有裁撤之后才能知晓,姑且先按老太尉所说的算吧!按我的想法,余下的十六万军士,其中六万留驻吴越,三万移驻淮南,五万退驻金陵附近。三部兵马最好互不统属,各选得力将领统率,以成互为犄角策应之势。”

王雨农插言道:“淮南本是原任骁骑将军沈重驻防之地,先前所部兵马正好也是三万,自是方便无碍。可金陵周边已有驻军三万,再行加驻五万大军,是否值得商榷?纵然一切如你与文远所算,也还剩余两万军士,却又移驻何处?”

杨致答道:“老相爷,你先别急嘛!撤军三万驻守淮南,正有趁顺其便之意。之所以撤军五万加驻金陵,是因南唐历经激战才皈伏大夏,需安抚,亦需重兵震慑。况且于富庶膏腴之地养兵,也相对较为容易。至于剩余两万军士,皇上不是已经决定诏令耿进回京述职吗?灭国之功不可抹杀,就命他顺路押解吴越国主等一众皇族、吴越国库金银珠宝,一同带回长安吧!让耿进风光一把,皇上更会面子十足。”

王雨农恍然道:“原来如此!”

“还不止如此。”杨致笑道:“留驻吴越的大军,可划归镇守随州的平南大将军杨耀统一节制。不知皇上是否已有合意的统兵将领人选?如若没有,我倒是可以举荐一个现成的:耿进之子耿超!由禁军副将外放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应该算是擢升重用了吧?且不说吴越到长安山高路远,撤军分驻淮南、金陵两地,难道仅仅只为相互策应?”

调离禁军系统,打发你远远滚出长安。这还不算,再给你头上套上一根绳子,找两个人紧盯着你。你还能蹦跶到哪儿去?

这样一来,耿进回京接替陈文远出任枢密院太尉一职,也勉强可以接受了。皇帝心里犹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一般舒爽,假惺惺的道:“耿超本是朕之爱将,早已有意擢升重用,此议甚佳。”

杨致嘿嘿笑道:“只要皇上满意就好。最后一步就是耿进如何安置了。晋爵赏赐当然是必须的,但他还不老,若是出任太尉,这个位子恐怕要坐很久。再说了,枢密院太尉已官至武职顶峰,下一回又给他安排个什么职位呢?还有擢升余地吗?”

皇帝郑重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朕确实未曾想到这一层,依你之见呢?”

杨致笑道:“老相爷是龙渊阁大学士,徐文瀚是集贤殿大学士,可我至今都没见过真有什么龙渊阁、集贤殿。换而言之,不过是个含蓄点明出身的名头而已。既然如此,皇上何不增设一个武英殿大学士?耿进晋爵二等公,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命他入阁为相分管军务,是不是很对得起他了?”

王雨农当即表示反对:“皇上,老臣以为不妥!自古以来便是文武有别,武臣入阁拜相,大夏尚无先例。据史书所载,亦是罕有其例。有如董卓、曹操者,莫不臭名昭著!”

杨致据理反驳道:“老相爷,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夏,皇上绝非弱暗昏庸之主,既无外戚干政,又无宦官专权,更无权臣当道,岂能与东汉末年相提并论?罕有其例并不是没有,尚无先例总要有人破例。武臣入阁为相不但不会影响文臣的分量和地位,反而能够证明皇上用人不拘一格,令文武双全的人才投身仕途有了更大选择余地。”

“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入阁为相,给耿进另加一个三品的文臣品阶。不文不武,可文可武。如今宰辅大学士已有七位,莫说加他一个,就是再多几个又有何妨?只要有个合适的位置让他老实呆着,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甚至来不来上朝,都尽可随皇上心意而定。”

“如今大夏的统兵将帅,仅以现任禁军大将军周挺、讨虏大将军曾英明、平南大将军杨耀、征燕大将军罗辉祖等人为例,大多正当盛年。一旦卸任回京,莫非还能一股脑儿都塞进枢密院?我敢断言,耿进绝不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例!”

皇帝的理解倒是比王雨农更为透彻: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将一时身份不尴不尬的人暂且高高挂起。文人出身的丢到集贤殿,武将出身的扔进新鲜出炉的武英殿。对于这些人,日后皇帝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杨致这厮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主意堪称一绝啊!

霸道的一挥手道:“你二人勿要争辩了!朕意已决,杨致方才所议,一概照准!雨农,你稍后便据此拟旨吧!”

随即话锋一转,和颜悦色的问道:“致儿,今日政务便议到这里。快与朕说说,朕的那个小外孙……,哦,你家那两个小崽子长得怎么样?”

———————分割线—————————————————

ps:有位客官问,怎么净生儿子?其实鄙人很想有个女儿,无奈家有三只儿子。。。(未完待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