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偏要宠我重生 第101节(1 / 2)
原来那天她选择了爹爹没选择陆骁,陆骁才会耿耿于怀。
她就没见过那么小气的男人!
陆骁不晓得谢明珠在想什么,见她小脸红得厉害,皱着眉摸上她的额头:“怎么有点烫?可是身子哪里不适?”
说着,就要让魏行去太医院请陈太医。
谢明珠连忙阻止他:“没有,没有不适,就是冰盆化了,有点热。”
陆骁安静地看着她。
见谢明珠白皙的脸颊泛着若有若无的桃色,一双美人眼里水光潋滟,原本站直的身子,再次弯下腰,单膝跪上贵妃椅,将谢明珠牢牢困在怀中。
陆骁轻咬她的耳根,低低笑道:“娇娇想我了?嗯?”
谢明珠知道陆骁不更衣沐浴不会碰她,并不担心他对自己怎么了,反而露出嫌弃的表情:“殿下不许抱我,身上都是汗味,还不快去更衣沐浴。”
陆骁非常爱干净,还未跟谢明珠成亲之前,一天就能换好几次衣裳,成亲之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容不得自己有任何脏乱。
听见谢明珠的话,果然立刻将人松开。
“嗯?这是什么?”陆骁转身的时候看到没藏好的话本,一下就将露出一角的话本拿到手中。
谢明珠来不及阻止,陆骁已经飞快看完内容。
陆骁冷淡俊美的脸庞浮现一丝讶异。
谢明珠红着脸,想抢过他手里的话本,偏偏陆骁将拿着话本的手举得高高的,就算她踮起脚尖也碰不到。
“娇娇喜欢看这种话本?”
谢明珠知道坊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太子与谢家嫡女的故事,她很好奇,就想看看,问何知岁知不知道哪里能买到,何知岁就直接送了一本过来。
她原以为是这些故事只有文字,没想到,里头还有图画,那些图画,还特别、特别地一言难尽。
陆骁下午时派人回来传过话,说今晚不用等他用膳,会很晚才回来,她才会翻出来看的,根本没想到他会提早回来,还被抓个正着。
百口莫辩的谢明珠,最后被话本里风度翩翩,高冷矜贵的太子殿下抓到了净室,将话本里画的那些东西,全都试过了一遍。
那话本何知岁没有看过,完全没想到里头居然还附图画,得知后,何知岁很是歉疚,让人送了一对并蒂莲花的金钗簪以表歉意。
谢明珠与何知岁虽然时常往来书信,也时不时就会送东西给对方,但是因为静安太后及荣贵妃的关系,谢明珠并不敢直接登门拜访何知岁。
中秋宫宴前夕,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自幼病弱的宁王殿下溘然长逝;二是何知岁平安诞下一女,景帝龙心大悦,秦王夫妇二人再一次迎来盛大的赏赐。
宁王突然染上风寒,说没就没,尽管高皇后从小就做好失去他心理准备,依旧大受打击,生了一场大病,见到谢明珠来请安时,也没心思催促她早日怀上皇孙。
宁王在旁人眼底,早就是个死人,不论是景帝或是其他皇子,都觉得他活不过二十,他病了那么多年,如今只是染上小风寒就没了,倒也不觉得意外。
荣贵妃与静安太后更是从来不将他放在眼底,得知四皇子没了,心中毫无波动,直到得知何知岁生了个女儿,才双双着急起来。
两人一直以为何知岁怀的是儿子,荣贵妃想过,倘若何知岁真为三皇子诞下嫡长子,沈、何两家还有握手言和的可能,如今生了个女儿,那便只能鱼死网破了。
沈、何两家如今水火不容,要是何知岁真生了个儿子,到时候沈家的人就得认何家的血脉当主子,还得恭恭敬敬地朝小世子行礼,荣贵妃光是想就觉得憋屈,忽然间就释怀了。
静安太后却无法像荣贵妃那样看得开,何知岁肚子里的儿子是她最后的希望,如今希望落空,太后气得连中秋宴都没有出席,甚至连贺礼都没送。
何知岁生完女儿不久,成亲之后不曾踏足三皇子王府的何相,某一天深夜忽然现身王府门口。
何相拜访三皇子的行踪做得非常隐秘,静安太后并不知情,翌日还将何夫人召进宫,询问何夫人秋猎一事安排得如何。
东宫内,陆骁读完最新的密信,脸色愈发阴郁。
他没想到陆知礼没了,就连何家人都打算退了,静安太后依然一意孤行。
果然没了陆知礼,静安太后还有许许多多棋子,其他野心勃勃的皇子,看在她背后的何家,都会愿意追随她。
陆骁将信烧掉,低头摸了摸蜷缩在怀里的谢明珠,也不知道秋猎那天,胆小的娇娇会不会被吓坏。
因为何丞相不愿配合静安太后刺杀三皇子及太子的关系,静安太后最后只能走其他途径。
“殿下?”
谢明珠似乎很浅眠,陆骁没有折腾她的时候,刚下榻不久,她就会惊醒过来。
陆骁回到榻上,将人按回怀中,亲了轻啄了啄她的额头:“孤只是去更衣,睡吧。”
谢明珠将脸埋进陆骁怀中,忽然问道:“殿下,李之是你……”
话音未落,陆骁已经低下头堵住她的唇,呢喃道:“是孤,以后莫要再提他的名字。”
不论是李之或是陆知礼,他的娇娇都要忘记才行。
谢明珠察觉到陆骁的阴郁,反手抱住他,主动咬住他的唇瓣,扯落他的衣带。
……
何知岁坐完月子不久,秋猎的日期也定了下来。
秋猎随行人数向来只多不少,不止有后宫妃嫔,还有众皇子公主及大臣,围场上,然而今年除了有平时守护景帝安危的御林军及金吾卫外,更有襄国公亲自带领的三千士兵。
这件事完全出乎静安太后意料之外,往年秋猎,景帝只会带御林军及金吾卫,从来没带过这么多士兵随行。
出发前,何夫人再次进宫劝阻静安太后,然而静安太后为了这件事,筹谋了一辈子,哪可能轻易放弃。
秋猎是静安太后最后的机会,此时她已是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