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昏了头(1 / 2)

加入书签

古赛迈失守,彻底粉碎了以军全身而退的梦想。

虽然以色列全国上下,包括那些同情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都没人相信,以色列会遭遇如此惨败,但是排除感情因素之后,以色列的军政领导人不得不承认,以军在西奈半岛上已经彻底战败了。

发展到这一步,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让部队成建制的撤出来,而是如何减少人员损失。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让二十万以军将士撤回来。

装备打没了,还可以生产,可是人打没了,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恢复元气。对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以色列来说,二十万正处于壮年时期的男性军人,绝对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民族资产。更重要的是,要想不至于败得更惨,比如守住国境防线,这二十万军人就必不可少。

二十七日夜间,在经过半个小时讨论后,以色列总理批准了总参谋部的撤退方案。

九点不到,以色列总参谋部向前线下达了撤退命令,除了与埃军交战的部队之外,其他部队全部向北突围,沿零号公路线向东撤退。在此之前,以军总参谋部已经命令三个旅进驻拉法口岸。

虽然没有任何一名以军官兵愿意,但是他们仍然得在撤退途中丢下大批主战装备。

这个时候,埃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十七日傍晚,戚凯威就向埃及陆军的三个集团军下达了全面总攻的命令,而且单独给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部队下达命令,放弃古赛迈,以野外行军的方式沿着国境线向北推进,切断零号公路线,阻止以色列国防军撤退,争取在运动战中消灭以军有生力量。

这道命令清楚的表明,戚凯威非常准确的抓住了重点。

对以色列这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国家,消灭多少装备并不重要,只有重点打击有生力量,才能将其打垮。

事实上,在之前的战斗中,戚凯威一直在强调这个重点。

问题是,埃及军队并没完全执行戚凯威的命令。

正面作战的三个集团军还稍微好一点,在夜间十点之前,都动用了全部预备队,扩大了锋线的正面宽度,损失较为惨重的第三集团军与第一集团军还动用了预备役步兵师,让步兵充当先锋。

问题出在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部队身上。

根据埃及军队的作战报告,在当天傍晚,该部队没有收到戚凯威下达的命令。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电磁干扰十分严重,通信一直有问题,很多命令都无法及时送达。

问题是,戚凯威的命令反复发送了几个小时,该部队不可能一次都没收到。

真正的原因,不是没有收到命令,而是第三装甲师的指挥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理会戚凯威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他是数十年来,如此接近以色列本土的第一位埃及将领。

在戚凯威严令装甲突击部队转向北上时,该部队不但没有北上,还继续向东挺进,而且在当天晚上九点半左右,炮击了边境线对面的盖济奥特,导致一百多名平民丧生,数百平民负伤。

大概在十一点左右,该部队越过了埃以边境线。

毋庸置疑,这绝对不是小事。

中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发现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后,牧浩洋立即联系了戚凯威,而戚凯威也在第一时间,让埃及三军总参谋长派了一名高级参谋,乘坐小型飞机赶往前线,当面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

可惜的是,这已经晚了。

大概在二十八日凌晨一点左右,装甲突击部队撤了回来。

仅仅十分钟后,美国总统在半夜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了埃及军队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作战行动。

当时,美国总统没有谴责埃及军队越境攻击以色列,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平民身上。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常见的政治手段。

因为是以色列国防军首先越过边境线,而且战争还没结束,所以美国没有理由谴责埃及军队攻击以色列国土。可问题是,以军在西奈半岛作战的时候,没有把矛头指向平民,只是驱赶平民向西与向南迁移,没有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没有出现严重的平民伤亡。埃及军队炮击盖济奥特,哪怕重点打击对象是以军营地,也造成了不小的平民伤亡,而这是国际社会无法容忍的行为。

可以说,这正是美国等待的机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首次呼吁交战双方立即停火,并且向其他国家发出号召,共同出面阻止这场战争。

当然,所谓的“其他国家”,主要就是指中国。

这还没完,美国总统还以“中东军事冲突事态发展已经产生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做出了向以色列提供有限军事援助的决定,并且当即就宣布,美国对以色列负有战略安全保障的责任与义务。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