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再战印度洋(1 / 2)

加入书签

一月四日,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俄罗斯总统在莫斯科红场召开集会,宣布俄罗斯进行战争总动员,号召所有俄罗斯军民拿起武器抗击入侵者。虽然集会现场的气氛非常火爆,集会人群也是群情义愤,但是总统的号召多少欠缺说服力,因为俄罗斯首先入侵伊朗,而中国向俄罗斯宣战的理由就是俄罗斯入侵伊朗。

当然,这不是牧浩洋关注的事情。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总统不站出来,那才真是怪事。

当天,牧浩洋最关注的有两件事情,一是一条由潜艇发回来的情报,二是由周渝生提起的一件事情。

周渝生提出的这件事情,关系到中国军队存在的最大问题:通信。

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所向披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指挥通信非常顺畅,命令能够准确的下达到各级部队。

原因只有一个:陆军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当时,陆军装备了一种超高空长航时无人飞机,而且其主要用途,就是充当定向通信的中转平台。

有趣的是,该项目是由陆军单独投资开发的,与海军、空军没有多大关系。

在开发这个项目的时候,陆军也提出与海军、空军合作,只是被拒绝了,主要原因与军种的性质有关。比如,陆军作战部队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而且指挥所一般固定设置在某个地方,而海军与空军的流动性较大。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海军与空军的定向通信系统一般只用在战术层面上。当时,海军与空军也想解决通信问题,特别是长途通信,只是都在寻找好的办法。

实战证明,陆军的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通信中转平台。

虽然在作用范围上,这种平台仍然较为有限,即最大通信距离不超过一千公里,但是也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即保密性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陆军在战场上的使用方式,已经解决了通信距离不足的问题,即用多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组成串联通信线路,把通信距离延长到数千公里。

当然,这种办法也有很多缺陷。

比如,通信效率低下,只能满足基本通信要求。再比如,过长的通信中转链条极易遭到破坏,只要有一架无人机出了故障或者被敌人击落,整个通信系统就将瘫痪。此外,续航能力与在航时间只能满足战役级别的作战需求。

问题是,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了,至少在当时还没有。

在看到陆军的使用成效后,周渝生立即意识到,这是海军舰队通信的可靠手段,因此向牧浩洋提出建议,先从陆军借用几架,看看能否作为舰队通信中转平台,再决定是否单独采购。

牧浩洋没有拒绝,而是立即让周渝生去处理。

事实上,他对通信问题有更加直接的认识。

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通信就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在舰队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时候,与后方通信非常困难,大部分时候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如果需要发出信息,就要遇到大难题。以这场海战的过程来看,如果当时解决了通信问题,牧浩洋在指挥环节上的压力将减轻不少。

当然,这件事很快就处理好了。

因为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比预料的还要顺利,所以陆军有几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没有派上用场。

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那条潜艇发回来的情报。

四日凌晨,一艘在所罗门群岛南面、即珊瑚海北面海域徘徊的攻击核潜艇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军舰队正在南下,预计目的地是澳大利亚东南港口。因为距离太远,而且美军的反潜屏障非常严密,所以这艘攻击核潜艇没有能够靠近美军舰队,也就无法探清楚美军舰队的具体情况。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支规模庞大,得到了严密保护的舰队。

电报中,明确提到了“舰队”,而不是船队,并且说明,舰队的航速在三十节以上,而当时最快的船队,也就只有二十四节。

问题是,这支舰队到底有多庞大?

事实上,早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之后,牧浩洋就认为,美军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印度洋派遣一支舰队。虽然当时牧浩洋还不认为美军会放弃西太平洋战场,也不认为美军会竭力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但是他有理由相信,美军至少应该派遣一支舰队过去,哪怕只是一支没有航母的舰队。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美国必须向澳大利亚证明还有足够的军事实力。

到了去年十二月底,牧浩洋的这个预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德拉-霍姆斯会战”之后,美军向印度洋派遣舰队,甚至集中兵力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都有可能,而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原因很简单:美国承受不起中东战败的恶劣结果。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