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2 / 2)
凡事必提道德,才是矫枉过正。
讨论这些实学,首先在学问本身的对错,个人道德可以往后放一放。
裴潜为人简易,有些举动不完全符合礼节,难道他打造出来的战刀就不锋利吗?
听到这句,宋忠顿时气短,心虚地看了一眼刘协腰间的环首刀,拱手告退。
在刘协的刻意引导下,南阳掀起了一股研究实学的热潮。
尤其是那些被夺了爵位,却保留了土地以外的家产的旧封君们。他们看到了何咸这个榜样,也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恢复爵位,纷纷出资修建学堂、书院,招揽学士,研究各种学问。
早就和朝廷合作的蔡瑁最为敏感,出资建襄阳书院,请本地人庞德公主持。又建五味堂,专门研究酿造工艺,并顺势将自家的美酒推向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这件事引起了司徒杨彪的担忧。
他上书刘协,建议对酒实行专榷。
理由有二:一是增加税收,二是控制酿造规模。
酿酒需要粮食。如今推行度田,粮食生产刚刚能满足需求,并不富裕,不适合大规模酿酒。如果放任民间酿酒,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必然会造成了粮价波动,首先受影响的就是普通百姓。
而且饮酒易误事,若人人嗜饮,对风气影响太大。
刘协觉得杨彪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像对待宋忠那样粗暴。
汉人本来就好酒。只是之前因为贫富分化,有能力消费大量酒的局限于权贵阶层,对普通百姓没什么影响。现在度田,家家都有点余钱了,难免奢靡之风不会下沉,而酒这种易上瘾的消费品也会成为首选。
这可不是他要的结果。
但他也不赞成实行专榷。
专榷也就是专卖,由政府统一控制生产、销售,和计划经济似是而非。计划经济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做到产销平衡,而专榷则纯粹是为了收税,控制规模这种事从来没有实现过。
朝廷要钱,郡县也要分一杯羹,具体负责的官吏也要沾点便宜,最后必然导致酒价猛增,连百姓正常的消费需求都会受到影响。
虽说酒是一级致癌物,但没有酒的世界,的确也缺点意思。
刘协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让杨彪召集以蔡瑁为代表的酒坊主进行讨论,看看如何控制酒的产量,既满足正常需求,又不影响粮价。
司徒府发出文书,半个月后,相关人员到达宛城。
蔡瑁来得最快,而且带来了一大船美酒。最上等的二十石献给天子,剩下的五百多石送到市场上,几乎瞬间被一抢而空。
杨彪大怒,召蔡瑁到府质问。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