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1 / 2)

加入书签

心愿达成,周忠心情大好,又与刘协谈起了荀悦。

平心而论,他对荀悦是有些担心的。

一方面,荀悦受的刺激不小,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可能。

另一方面,张昭等人在渤海施行德政不顺利,儒门在实践上接连遭受重创,如果经学根基再被动摇,甚至是釜底抽薪,儒学不仅独尊的地处难保,还有可能彻底沦为弃子。

周忠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他问了刘协一个问题。

陛下觉得绝圣弃智可行吗?

刘协打量了周忠几眼,无声地笑了。他亲自为周忠倒了一杯热茶,这才说道:“周公,诸子归于儒门,这是历史必然,绝非个人所能逆转。我只是觉得儒门三百年独尊,有些积弊沉疴,亟须诊治,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儒门。施仁政,致王道,也绝不是欺世之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他顿了顿,又强调道:“张昭是证道,我也是证道。目的一致,只是方式有别而已。”

周忠如释重负,双手捧着茶杯,喝了一大口。

热茶入腹,胸膺氤氲,唇齿留香。

——

送走了周忠,又召荀悦进见。

与周忠的意气风发不同,荀悦的情绪很低落。

行完礼,他低着头,坐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应该向刘协汇报一下此次泰山之行的经过。说到孔子登临处就在山脚下,东山更是只能看到鲁国一角,他羞愧难当,长吁短叹。

刘协却很高兴。

能够面对现实,说明荀悦虽然年纪不小,又浸淫经术多年,却没到唯圣的地步。

他还没有丧失自我,还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这书是什么书。孟子也是人,又与孔子相隔百年,难免有失误。作为后人,当取其长,忘其短,不必因一言之失而否定其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同样出自《孟子》,原本只是一个比喻,未必就是事实。但事涉孔子,儒门中人就当真了。现在被证实根本不是那回事,他们当然大受打击。

可是在刘协看来,这却未必是坏事。

他随即又劝荀悦。正如那时东山还在鲁国境内,孔子登泰山的时候,泰山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道路。再者,孔子虽然没有登上泰山,却也不是完全在山脚下,登临百米也能看得更远,一时有感而发,后人又不辩真伪,加以夸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后人,我们理应比前人登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必因此菲薄前人。

关键是,我们要以前人为基,更进一步,而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将来百年之后,才不会愧对前人。

听了刘协这些话,荀悦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了些。

他随即问了刘协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顶会比山下更冷?”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无后为大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