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2节(1 / 2)
“谁知道你说得是真是假,说不得是诳我们呢?”
冒襄表示
“有办法可以向诸位证明!”
“如何证明?”
“既然清虏南面主力均被全歼,此时北京必然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手中可用之兵已经寥寥无几,若我王师能收复锦州,自然可见清军已然路穷。”
锦州距离这里不远,中间只隔着一道山脉而已,所有人都知道,那里是关内外交通的重要节点,乃是清廷的军事重地。
若是锦州都被明军拿下,其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此时的清廷已然进入风雨飘渺、难以支撑的状态。
不过,出于常年在明清双方周旋的经验,昆克勿还是下意识的向冒襄征询加码,毕竟无利不起早,虽说正如当初明廷方面考虑的那样,北伐胜利在望,喀喇沁距离九边太近,不敢闹出什么幺蛾子。
可说到底,明军毕竟还没有打过来不是?人家还是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你说人家目光短浅?笑话,他不目光短浅还能干啥?也没谁来教育啊。
所以冒襄也明白,这些漠南部落大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直接就拿出了价码。
一旦喀喇沁诸部反水,明军再光复锦州,也就意味着清廷关内外联系被彻底切断,届时科尔沁诸部必然陷入孤立。
而此时,随着关内战事岌岌可危,科尔沁诸部的兵力和察哈尔一样,早在之前就被大量抽调入关,剩下的兵力实在有限。
明军拿下锦州以后,就能从东西两个方向,向盛京施加压力,届时关外清军全部都被明军困住,喀喇沁就可以直接对科尔沁下手,兼并起步。
在此之后,明廷北伐以后,也认可诸部对科尔沁的所有。
科尔沁草原是漠南东道的精华地带,要说昆克勿他们不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听到这个计划,纷纷颔首。
除此之外,明廷并不吝啬给昆克勿以及其他诸部首领一个爵位。
毕竟满清都能用几个王爵、公爵套住喀尔喀蒙古,没道理大明就没这点胸襟,反正这些爵位又用不着你发俸禄。
经过数日间,昆克勿又和其他几部首领商议,最终还是同意了冒襄的提议。
地位最高的昆克勿受封钦义侯,正式重新投入了大明的怀抱。
不过冒襄却是要留在这里,一方面得看着这些大老粗,同时负责与锦州方面联络,另一方面也相当于人质。
喀喇沁前、中、右三翼旗,重新恢复朵颜三卫的名号。
大明的卫所制度,要说有什么好处,就这点不错,是一个很合适的,对边疆民族统战手段。
西南地区俗称的“土司”,其实只得就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卫所,比如努尔哈赤的“建州卫都指挥使”。
这有点像唐代的羁縻州,但明代土司卫所,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无法影响到整个地区,而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自治,同时还得被地方上的都司、督抚衙门辖制。
朵颜三卫原本的编制就不大,满打满算就是三个千户所而已。
倒是随着这么多年过去,原本作为三卫主体部落的喀喇沁诸部,人口增加了不少,细细一算,倒是比原来的朵颜三卫还要多些。
只不过,战斗力肯定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喀喇沁反叛的消息,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传到了北京。
正如冒襄之前说的那样,如果他们直接把冒襄绑了送给多尔衮,说不得对方还会猜忌,然后“先下手为强”,可若是直接摆明车马的反了,清廷还真没什么办法。
不然呢?派大军去征讨?
哪来的大军啊?
徐州会战以后,满清八旗中,镶蓝旗、镶红旗折损于襄樊;正红旗、镶白旗覆没于徐州(图海手中还保留部分护军营骑兵)。
细细算一下,只剩下两黄旗、正白旗,和豪格手中已经在川陕战后残缺的正蓝旗。
合计不过五万左右。
其中,正白旗要在山西对付西路军,不可轻动,豪格的正蓝旗正在河南和李过周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两黄旗中,又有近半人马被抽调到了辽东,坚守盛京,剩下还在直隶的,不过一万出头而已……
就这,还得和王愬正在太行山的“游击队”们斗智斗勇。
若非之前调了察哈尔数千骑,和科尔沁的部分兵马入关,恐怕连王愬都未必能压得住。
而且,现在还要急忙抽出人手,以防范山东沦落后,涌向直隶的大明东路军……
多尔衮此时可谓四面着火、四面救火,哪里有余力来对付喀喇沁?
事前,昆克勿等人还颇为忐忑,但随着消息传开,北京方面除了斥责以外,毫无其他动向,甚至有私下派人安抚昆克勿诸部的意思,他就明白了,这满清还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作为从天启年间,就在明清双方周旋十几年的老人精,昆克勿立马摆明了立场,必须要抓住机会,给自己部落,也是给自己,谋点扎实的利益。
对于喀喇沁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科尔沁草原更诱人的东西了。
以前科尔沁作为满洲姻亲,几乎是满清在漠南的代言人,喀喇沁难以染指,甚至还要受其辖制,如今哪里能放过?
-------------------------------------
冒襄刚把喀喇沁反正的消息传过来,郑成功这边就立马动手。
上百艘战船,在壶芦岛武装登陆,这年头也没有什么气垫船之类,舰队靠岸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没有现成的港口,需要很长时间。
故而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惊动了锦州方向的清军。
可惊动了又如何呢?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