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在线挖坑[快穿] 第149节(1 / 2)
尹寒山说:“高昌国倒也是汉人建立的小朝廷,统一后风俗相近,应当不难统御。”
尹羲沉吟半晌,既然无法改变大唐皇帝开疆拓土的现实,只有谋求华夏文明在西域和将来的东北更好的沉淀。
尹羲说:“爹爹,若是大唐军队真的打下西域和高句丽地界,还有前几年灭了的土谷浑地界,你建议皇上封国吧。否则不过百年时间,这些地域必然降而复叛,设郡县或都护府,中央控制不了。只有分封才能让汉家文明在西域真正混血扎根,现在的将士付出的鲜血才不会白废。”
尹寒山想了想,才说:“前年皇上问萧瑀长保社稷之法,萧瑀就说:‘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虽然大部分大臣都反对萧瑀的建议,皇上心底仍然采纳了。与周朝分封不同,在贞观十一年时,皇上任命了世袭刺史,虽然名号不同,实质与分封没有区别。然后包括我在内的朝中大臣皆都上表不可开倒车,力求废止分封,皇上才废止。如今羲儿怎么让为父建议皇上分封,为父岂不是与众朝臣为敌,为大唐社稷埋下内乱之祸种?”
(注1)
尹羲叹道:“秦汉以来的故郡传承八百年,条件成熟可以设计为郡县制,但是大唐开拓西域新的领土,教化风俗不同,异族势力诸多,不分封的话我汉家人如何能在新土扎根?皇子皇孙和贵族功臣封地犬牙交错、彼此制衡,那么两百年内他们应该无力威胁关内。如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后有又有汉高祖分封同姓,刘氏宗族几代经营各地教化风俗趋同,汉景帝处理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又加强中央集团。将来削藩不削藩是后人的事,分封后新开拓之地在自己锅中由李氏与功臣联姻的后人争夺,唯强者得之;不分封,只怕将来失地便宜了异族。”
尹寒山叹道:“这不是小事,我得想想……你又知道侯君集定能打下西域吗?”
尹羲说:“能。”
尹寒山忽又道:“若是分封,功臣必然心动,异姓诸侯只怕也有不少。武将若都不尽忠于朝廷,怀有私心,江山危矣。”
尹羲道:“当代公侯只受食邑不去封国,选出指定的世子学习怎么当封国之主,公侯仙逝后,子孙去就封。无论哪个当爹的,还是很乐意为自己的后人打下世袭的封地,死后不但进朝廷太庙受供奉,还在封国受子孙香火的吧。”
尹羲想着在李隆基时期,为了对付日益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犯边,在北方各郡设立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又将节度使的制度“内地化”,最终大唐走向末路。
反对分封又怎么样,最后不还是变相分封?
尹羲又将自己预知的历史发展趋势假称参考东汉五胡乱华之祸推演出后世大唐仍受边疆威胁,不得不放权,“被迫分封”。
“与其受边疆外族威胁被迫分封,还不如打下外族新土,主动分封宗室与大唐功臣,教化异域异族,若无反意则世代安好,若有反心,只盼大唐将来能有汉武一样的人物,大唐也如周、汉,有更长的国祚。”
整个年关,尹寒山就在深思分封与郡县的事,又询问尹羲的想法,尹羲就以第二世时尹翔分封的经验说了一些,尹寒山也觉有所得,再拜访萧瑀、房玄龄、魏征,与他们讨论或吵架。尹寒山虽然不是一流士族出身的,但是待人素来宽仁,朝中关系较好,很多大臣也知道尹寒山又在想已被废止的分封之事,都加入争论之中。
此事很快被李世民听说了,李世民本有分封之心,当时迫于满朝大部分大臣反对才废止,这不禁又心动了,正月里召了尹寒山问话。
尹寒山如实回答,在家与尹羲讨论分封与郡县的利弊,以汉朝历史为镜推演了百年后边疆之患。
李世民道:“尹姑娘并非寻常人,通晓阴阳易理,她说百年后边疆必有患只怕不会错的。”
尹寒山又将自己能想到的分封的祸患说来,若真引起纷争,至少大的封国也是李氏子孙,应该还是李氏子孙得天下。
李世民叹道:“爱卿也是一片公心为我李唐江山。”
李世民于翌日召见尹羲进宫,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愔、李治、晋阳公主作陪,除了李治之外都是尹羲的故交。李世民本也有意拉拢尹羲,在李世民看来,尹羲至少是通阴阳长生之术的高人,若有长保社稷之策也是锦上添花。与她有交情的儿女在场,做出他将她当作自己的小辈的姿态,免得她对“后宫”之事敏感。
因为尹寒山再提分封,李世民也考虑将其中一些儿子将来分封出去。
尹羲见礼之后,晋阳公主待她十分亲,皇子们互相见礼也很高兴,除李治之外,大家见她风采更胜往日,不禁感慨怅然。
尹羲带了自己在家时画的几幅地图送给李世民,他让儿子们将其一一展开,一见如获至宝。
李世民痴痴看了地图,又说:“我若有百年之命,何不让这些疆域都成大唐领土!”
尹羲把地图送李世民是为了他打下西域后将来更方便分封,不想让大唐将士的血白流,将士们的血换来的西域广阔疆土不能让华夏文明扎根是非常遗憾的事。没有想到李世民又说起长生之事,尹羲可不想讨论长生不老术。
李世民却仍要相询,提起尹寒山与他同岁,可是看着不过三十来岁的样子。
尹羲说:“陛下日理万机,精力消耗过多,岂是家父可比?再者……家父……家父只有家母一位夫人,只有我与兄长一对儿女,所以比寻常四十几岁的男子显得年轻。”
李世民心中虽然微有不悦,但也没有发火,反而问起这其中关碍,尹羲引经据点展开养生的讲解。
李世民听了,虽觉这女子性子桀骜,但确实是真才实学,对大唐也是一片公心,才不再问她长生不老之事了。
李世民再问起如何可保社稷这话,也是他问过萧瑀的问题。
尹羲想了想,说:“《道德经》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李世民笑道:“尹姑娘既然有分封与郡县利弊的现实考量,这治国之道何以说得如此模糊?”
尹羲微微一笑,说:“陛下不以言获罪,那就恕贫道僭越一二了。治大国者得有钱粮。”
她说得浅白,可是李世民一听反而哈哈大笑,说:“这话说得中肯!但是如何有钱粮,如何才能解决缺钱粮的难题?”
李世民早些年励精图治,他让大唐增加人丁、削减用度、简化官员都是围绕一个钱字,他觉得尹羲说的直中要害。
“现在大唐开国才二十几年还好,但是几十年后朝廷只怕会非常缺钱。从两汉看来,太平时代,官宦贵族必定要兼并土地,官绅免粮,那朝廷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朝廷从何处征税?能征多少?聪明的皇帝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能敛财的宰相背黑锅,人人称他为奸相,有奸相在,朝廷至少有钱维持。可是奸相敛财就是加重赋税,汉黄巾之患和前朝教训,殷鉴不远。”
李世民点了点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尹姑娘此言也并非危言耸听。如此看来,分封制虽有弊端,但是分封之后,皇子、功臣后代去外藩扎根,统御外民,朝廷不需另拨食邑供养其后人,一方面可以缓解朝廷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减少在中原兼并土地的人员。”
尹羲点了点头,说:“仅凭分封也不足够。均田、三长、府兵是大唐立国的根基,可是朝廷也控制不住百姓因赋税之重和将士为保住勋田利益注销户籍套现留给后代,那么后代都当了不纳粮的黑户了。全国内的‘课口’人数的比重只会越来越低,免粮人口和黑户越来越多。剩余的那些‘课口’发现自己没有田要交重税,别人有那么多田却不用交税,将士发现立功了朝廷没有勋田奖……那后果我是不敢想象了。”
李世民一听,正襟危坐,忽然起身,说:“还请尹道长指点。”
尹羲安抚道:“皇上放心,此时危机还未到。”
李世民说:“真到危机在眼前时就来不及了。”没有一个皇帝,不想自己的江山传承万代的。秦始皇、汉高祖、明/太/祖都是这样,他们开国后为自己的江山谋化了一整套的制度,不过任何制度都是用来崩溃的,包括尹羲设计制度也是用来崩溃的。
尹羲说:“不要抑制工商业,而是参与及管理工商业,朝廷财政必须从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补充,规范商业课税。人丁滋长,商业必会走向繁荣,商业税必定会逐年增长。”
李世民道:“齐桓公有管仲、汉武帝有桑弘羊才得以强国强军,确实如此!”
李泰忽说:“那是要增加明算科的取士吗?”
李承乾不禁看了李泰一眼,觉得他是在父皇面前表现。
尹羲说:“现在的统计学、会计学支撑不起商业课税的工作,必须改革。这个……我可以花些时间为朝廷编写应用算术的教材和会计教材。第二个方面,趁现在朝廷还控制着足够的土地尝试赋税改革,统计丈量国有土地,建立征税的土地基准。”
李承乾问道:“那可会如王莽新政一般,造成混乱?”
尹羲摇头:“王莽是复井田。我并不要求禁止土地买卖,反正历朝历代也禁不了。但是土地不管卖给谁,土地总是存在的。可以实验取消人丁税,改以田地作为征税基准。”
李世民说:“若是改革赋税,府兵也就要改革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