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大捷篇(2 / 2)
虞允文回答是“危及社稷。吾将安避”这八个字像是冰冷的雪水静静浮沉在周围一片被物质、被富贵所激起的火海之中。这一刻,他仍是不合时宜的,哪怕他才是真正做对了的那个人!
不管怎样。虞允文像闪电一样迅速把尽可能多的战斗力团结在了一起,为同一个目标服务!他就此成了采石矶前线的最高长官!清点人数。此时共有兵18000人、马数百匹。
虞允文命全军江边列阵,纯防御阵形。派五艘大船出港,其中两艘沿江边游弋、一艘在江心待战、剩下两艘藏在江畔小港里,待机而动…
以上就是虞允文为这次采石大战所做的所有布置。怎么看都显得单薄而仓促,尤其是南宋资以立国的江防水军居然只有5艘战船?当然不止这些,采石矶周边是重点防御地段,有建制庞大的水军力量,由姓韩、姓蔡的两位将军统领。可人家就是不出战。你能奈何?
就算动之以利都不成,还能怎样?毕竟虞允文没军职、没任命、没权限,没法真正砍了他们!
1161年11月8日,虞允文就是这样在采石矶与完颜亮的百万大军决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采石大捷!
当天虞允文隔着宽阔的江面,看到长江北岸筑起了高台,台下绣旗招展,台上的金国皇帝手里招展着一面小红旗,之后一大片金国水军船只冲向了长江…
时值阴历11月,深冬天寒,北风大起。金军出动数百艘用和州百姓民居屋板所造的中小型战船顺风吹向南岸。这天风真的好大,大到让完颜亮满意,他的旱鸭子军团可不用划桨操橹就能快速冲过天险水面。哪怕南宋水军在江心布置了拦截船只也不起作用…
近70余艘金军战船抵达南岸,其余的在江心打转,抵达只是时间问题。这些金军很快从船上跳了下来,冲向虞允文布在江边的江防大阵…
时隔20年,宋军再一次在江边遇到了女真人。时光是稀释剂,能让曾经铁血的女真人变得松软、更能让本来整体硬度就不够的宋朝人变得加倍的稀松。70多艘战船,最多不过1万余人,这群人在晕船的痛苦里举起刀枪,冲向和他们人数差不多的宋军。结果是南宋军队阵型散乱…典型的一触即溃!
这片江岸滩头阵地是南宋立国之本,任何一点小退却都是灾难性的!考虑到江心中还有三倍于此的女真人随时都会登岸。虞允文真的急了,他至少不能让敌人在第一波进攻时就得手!
他冲入阵中。找到统制官时俊。虞允文把手放在对方后背上,说了一句改变战局、扭转国运的话“将军,你以胆略勇武名动四方,这时怎能像个女人一样站在阵后(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这是句很朴实的话,没什么大道理,就是一个男人在告诉另一个男人:打架时要像个爷们,别像个娘们!
于是时俊受不了了,大吼一声,拔刀就冲了出去!身边的宋军被他带动,全都猛醒一般收回了逃跑的脚,跟着他冲向女真人!谁怕谁?开封陷落时或许女真人很猛、搜山检海时南宋人或许很软,可自从黄天荡、和尚原、仙人关、顺昌、郾城之战后,谁是草包谁知道!
历史证明:南宋军队只要站稳了脚、敢跟女真人面对面,胜利从来就不是什么奢侈品!战局很快扭转,上了岸的金军被反压回江边!
上面这一切很热血、很本真,没什么大道理,让人感觉到南宋还残存着哪怕一点点血性,有了这些就绝不会亡国!
可不知怎么搞的,这段历史在某些人嘴里,如那位“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老师的嘴里就变味了。在他的解读中,虞允文在危急时刻找到时俊,说的那句话是“将军,你以胆略闻名四方,现在冲上去,我收你当干儿子”于是时俊兴奋了,他冲出去建功立业,拯救家国,只为了虞允文的这个承诺。之后此人再撇着嘴,嘲笑当时南宋武人地位的低下…
“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这句话出自《宋史.虞允文传》,要怎样变态恶劣的心理,才会解读成了那样!
回到战场,长江南岸的战局逆转,江面上的金军战船也遇到了麻烦。这些船本就在江心打转,连被风吹到南岸都做不到。更料不到的是现在强劲的北风突然停了!尤其料不到的是南宋水军竟敢来趁火打劫!
南宋军方的船很少,只有三艘,可都是巨型的海鳅战船!它们进攻时没用常规手段里的弓箭、火箭、靠弦跳船近战等,而是直接用船去撞!这就是装备上的差距!三艘大船在长江中横冲直撞,很快江面上堆满了底朝天的舢板…
局面大好,可劳动量实在太大了!毕竟对方是数百艘,而南宋只有三艘。悬殊的对比让南岸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时间在这种威胁下一点点地过去,到天色将黑时战斗仍没结束。南岸的金军背水死拼,被渐渐削弱;江心处南宋水军歇尽全力抵挡,战线却慢慢靠近南方。日暮将夜,公平的讲:南宋的局势越来越恶劣了…
绝境中一件偶然的小事、一不起眼的机遇被虞允文抓住了!有一队约300人的淮西溃兵从和州方向逃了过来。虞允文纵观全局,离着很远就派人过去拦住他们。让这些人重新着装,高举战旗从战场另一端、一片山崖后面冲了出来!
激战一整天的金军绝望了,他们一切希望都在于江心的援军,可关键时刻居然是南宋来了援军!该打击直接结束了当天的战斗!南岸的金军四散逃跑。虞允文命令追击!强弓劲弩追着射,一片片金军倒在了夜幕中。
战后清点:金军横尸4000余具,其中万户长2名、千户长5名。被俘500余人…(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