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00节(1 / 2)

加入书签

崔梅支吾了一下:“可是,你们这样不是太亏了吗?”

余思雅笑笑不语,她跟崔梅虽然关系还不错,但崔梅没入她的眼,而且这姑娘年龄小,藏不住话,余思雅当然不可能会将这笔帐详详细细地算给她听,只含笑道:“你别光读书,死读书,多思考,最好有机会去实践实践。”

崔梅若有所思,想再追问,余思雅已经把报纸撇到一边,认真做题去了。

——

周四这天,课业不是很繁重,下午只有两节课,上完后余思雅就赶去了门市部。

省报已经刊登两天了,她得去看看效果。

到了门市部直接把她吓了一大跳,今天明明是工作日,可两个门市部里都是人,生意异常火爆。

叶梅看到余思雅过来,登时眼睛一亮,连忙上前笑道:“余总,还是你有办法,咱们这几天的销售额又创了新高。”

余思雅点头:“知道了,你去忙吧,红旗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

林红旗知道,余总肯定是问她了解情况,赶紧拿着本子过去。

进了门,余思雅果然问道:“这几天门市部的情况怎么样?”

林红旗将本子递了过去:“余总,我记了这周的销售额,从周二开始明显攀升,周三更是创造了咱们两个门市部的单日销售记录,今天的数据虽然还没统计出来,但料想也不比昨天差。而且咱们春装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

“你还记录了销售数据,不错。”余思雅赞道,林红旗真的挺机灵的。她打开本子一行行扫过去,果然,昨天两个店的销售业绩都呈爆炸式增长,羽绒服门市部一天卖出了五万多元,其中春装销售额也不少,有两千多元,食品门市部卖出了三万多块。崔梅还担心他们这么搞促销会亏钱,哪知道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仅两家店,一天时间就给集团提供了八万多的现金,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他们清河鸭想办点别的就方便了。

看完数据,余思雅放下本子说:“这几天辛苦你们了,坚持一下,等将这批羽绒服出完就好了。对了,最近每天出货量这么大,你盯着点仓库,提前让李厂长和丁厂长那边送货过来,一定要保证供应。”

林红旗连忙点头:“好,我知道了。”

说完这个,余思雅又问:“退货的多吗?”

林红旗也有统计:“截至昨天为止,退了186件羽绒服。”

“嗯,这批穿过的羽绒服严禁再流入市场,回头问问大家,五折销售,有没有人愿意买,每个人限量一件。”余思雅想了想说道。

林红旗立马高兴地说:“都是新衣服,就穿过几天的,五折肯定有人买,别人不知道,我都想买。”

余思雅点头:“嗯,先把衣服放在仓库里,等忙完了再说。”

门市部这边的生意蒸蒸日上,余思雅彻底放了心。到了周末,好消息又接踵而来,小李打电话来说,经过王书记等公社干部的帮忙,医院快建成了。

这对红云公社的老百姓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余思雅马上着手去找医生。

这个年代系统学过医的人不多,别说医生,就是正儿八经从卫校出来护士那都非常稀罕。医护人员极度短缺,所以想找到愿意去乡下的,不容易。

余思雅没这方面的人脉,她将主意打到了龚教授老两口身上,他们认识不少教育界的人士,正好本省就有一所医科大学,料想是认识这方面的人。

听了她的来意后,龚教授欣喜地感叹道:“前阵子闫教授写信回来跟咱们说了,红云公社准备建医院了。这才离开两年啊,听说红云公社就建了不少新房子,学校也重新建了,现在又有了医院,小余你帮红云公社做了不少事实啊,要是哪天有空啊,咱们也想回去看看老朋友!”

提起红云公社,龚教授和元教授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可能是他们下放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也得到了许多人善意的帮助。对比起闫教授和贺教授的遭遇,他们已经算非常好的了。

余思雅笑道:“我就是红云公社的人嘛,咱们建厂子,搞发展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余你是个好同志,咱们都听老闫说了,你建这个医院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为了贺教授。虽然咱们跟贺教授交情不深,但到底同事一场,他现在能够在红云公社过得越来越好,咱们也很高兴。不管是为了他,还是为了红云公社的百姓,这个忙咱们一定帮,但最后成不成就不好说了。”元教授实话实说道。

哪怕清河鸭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了,但乡下跟城里,差距摆在那里,大家未必乐意去。

他能答应,余思雅就很高兴了:“谢谢元教授和龚教授,让你们费心了,实在是我不认识这方面的人才。你放心,但凡有真才实学,愿意踏踏实实工作的,咱们清河鸭都不会亏待他们。这是我们清河鸭开出的工资,以后还有年终奖,而且工资也会逐年增加!”

元教授接过余思雅递来的工资表,吸了口气:“好家伙,医生都一百多块一个月,每年还有保底两个月的工资,家人也可以帮忙解决工作问题,提供两个工作岗位,你这条件也太好了。”

尤其是最后一条帮忙解决工作这个事。现在家家户户都好几个孩子,顾得了手心顾不了手背,没那么多工作给孩子,一个弄不好,没工作的就对爹妈兄弟姐妹生了怨。

这也不怪孩子们小气不友爱,实在是这个社会没工作就什么都没有啊!工作不光跟收入挂钩,还跟房子、各种福利捆绑在一起。

余思雅苦笑道:“我这不是没办法吗?条件不开好一点,别人怎么愿意去咱们乡下做医生护士?”

也是,元教授将纸条收了起来:“小余,你都开出两个岗位的条件了,我相信一定能有人愿意去的,你就等咱们的好消息吧。”

余思雅高兴地说:“那谢谢元教授和龚教授了。”

医护人员这个事,余思雅就暂时交给了元教授和龚教授,当然如果他们没办法找到满足她条件的医护人员,那也没关系,大不了她登报、去广播电台里招医生。附赠两个工作岗位做诱饵,她就不信了还招不了医生,全省这么大,总有医护人员愿意去的。他们医院要求也不高,前期能招几名医护人员,保证一些常见病的治疗,还有孕产妇的分娩、儿科之类的就行了。严重的病还是得去县里,市里。

心里有底,余思雅也没太过担心这个问题,她更在意的是医院的相关配套设施。医院可不像食品加工厂和饲料厂,对技术的要求没那么高。

医院除了需要医护人员,还要有常用的必备药品、各种医疗器械,而这些东西,个人很难大批量购买到。

不过他们清河鸭也不是刚建厂那会儿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清河鸭了。他们是辰山县的纳税大户,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有政府做靠山,这个事情也很好解决。

余思雅给梅书记打了个电话回去:“梅书记,咱们公社的医院建成了,但现在还缺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你看?”

梅书记笑着说:“你们医院是咱们辰山县第二家医院,缺什么向县卫生局提供采购清单,县里会统一安排。”

这会儿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改革的步伐不会那么快,很多行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面。医疗物资就是这样,由卫生局统一调度。

从梅书记这里得了准话,余思雅非常高兴:“谢谢梅书记。”

梅书记笑道:“应该的,这是咱们县自己的医院。医疗物资县里可以统一采购,不过医护人员咱们是没办法了,咱们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本来就不够用,不可能再调到红云公社的。”

“梅书记,我理解,县里医疗资源本来就不丰富,能帮咱们解决医疗物资这个难题,咱们已经非常感激了。医护人员的事情,咱们自己来想办法。”余思雅笑呵呵地说道。

梅书记听了心念一动,问道:“小余同志,莫非你们有什么解决医护人员的妙招?说来听听。”

如果能在县医院推广就好了。

梅书记是真没夸张,县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不够。这年月,能够大中专毕业都是高材生,前途无量,但凡有点办法都会往更好的城市去,比如省城、市里,鲜少有人愿意到他们辰山县人民医院发展。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