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黄宏年(2 / 2)
最疯狂的是在大连,一口气吞下了一百多家国企。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黄宏年收购企业,是出了名的人不换,事不管,人还是企业原本的管理人员,业务也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黄宏年所做的只是派几个财务在诸多公司中游走。
用一堆真金白银,来换一张轻飘飘股权证明。
而企业得到了资金注入不说,还摆脱了上面的诸多婆婆,从需要向轻工局,商业局等政府机构负责,变成了只向黄宏年负责。
企业仿佛一下子就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这被称之为华策现象。
至于说,华策具体是如何盈利的?
华策将这些企业收购之后,就开始打包上市,甚至出售,华策看上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本身就具有不错盈利能力的企业。
在华策将其盘活之后,因为企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了无穷的能量,那么在股市的表现自然也就很好了。
华策借此牟取巨额利润,有人统计过,华策在1991年的时候,还亏损了一千多万港币,但是在其进入华夏之后的第一年,便盈利了三个多亿。
直至97年金融危机爆发,黄宏年损失惨重,再加上国内已经开始质疑华策是在挖国家墙角,使民族经济受到了外资的巨大威胁。
所以黄宏年就从华策退出,但其通过这些年的收购和售股行为,获利超过二十六亿,至于说背后的其他财团获利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方辰并不打算在国有资产这一块做什么文章,谋什么利。
倒不是太难,甚至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前一段时间,香山市还想让小霸王兼并两家市里面的困难企业,一家塑料厂和电线厂,不要钱都行,只要小霸王愿意把这两家企业的员工给负责起来就行,但还是被方辰拒绝了。
如果等到太宗南巡之后,香山市把所有企业全部打包,全部卖给小霸王,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在方辰看来,香山市必然会这样想的。
没办法,当时那个时代的浪潮就是如此,就如同现在俄罗斯一般,只要国营变私营,国家不再负担职工的各项待遇,别说亏钱卖了,就是不要钱都行。
似乎能把企业职工当做包袱甩出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假如说方辰愿意,凭借着他此时在香山,甚至岭南的名声,想要从国企兼并上牟利,真的是太容易了,完全可以如黄宏年一般,低价收购优质企业,然后转手高价卖掉。
这其实不就是个倒爷吗,论起倒爷来,谁能比得过他。
只是说,方辰嫌弃这样做,太黑,太脏,他有太多的挣钱手段,又何必蹚这趟浑水那。
“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样地道的家乡菜,而且还是在莫斯科吃到。”黄宏年唏嘘的说道。
话音一顿,黄宏年捧起酒杯,对着方辰说道:“所以,我还是要再谢谢方总的盛情款待。”
说完,黄宏年将杯中的酒,一口全干了,杯底一亮,滴酒全无,豪气万千。
方辰忍不住说道:“黄先生,豪爽!豪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