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08节(1 / 2)
大家不管懂不懂的,就晓得杜家大小姐,现如今变成了不得的人物,连市里的大官都捧着她。大家都你一嘴我一舌,夸起杜太爷和大小姐。
有的说大小姐从小就灵,一看着脸上就有气象;有的夸大小姐念书真勤谨,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从不见她出来撒疯玩的……
还有的说杜太爷教导有方,不然大小姐未见得成大材;还有人夸大小姐她娘,独一块的坟地风水好,如今果然兴旺了大小姐……
黎大田听大家夸得肉麻了,他又跟大家宣布一遍,说从明天开始,在南村杜家祠堂的院坪里放流水席,一直从晌午管到后晌下舂的时候。
好多人扯着嗓子问,是不是人人都能去,黎大田大手一挥,说不管谁给杜家添喜气,都能来吃杜家的流水席。
那驼包嫂喜气洋洋,对着黎大田说奉承话,说要连夜做个节节高,明天流水席给大家吃,祝大小姐的学业前程,芝麻开花节节高。
北村的外姓人都附和,说不如大家伙在一起做,叫明天吃流水席的吃糕也吃个够。
从南村也跑来不少杜家人。
那杜家的大娘媳妇们,一看杜家的事叫外姓人占了先,立刻不甘人后地嚷嚷,要给太爷和大小姐赶一身披红袍,那是过去中状元走街才穿的呢……
只要不是痴痴悻悻的傻子,人人都想烧杜太爷家的热灶。
即便过去跟杜太爷有隔阂的,也不会现赶着给人家添堵,趁此机会露个热脸还怕来不及呢……
族长杜向渊和大儿子杜锦堂,还有二儿子杜明堂,到下午四五点钟才从北村回来。
杜氏的老少女人们,都聚在族长家的前堂,热火朝天地给杜太爷祖孙做披红袍,用的是最好的绛红暗纹绸料……
男人们也忙活开了,借桌椅的借桌椅,去杀猪的赶杀猪,还把好多妇女们拢来,要准备收拾碗碟菜肉呢?
族老们忙轰轰要开祠堂,说要把珍卿的名字就加上去。杜向渊赶紧跑过去阻止他们。
这些族老把珍妹妹记谱上,除了说起来光耀门楣,其实也想沾点能人的好处,不经杜太爷和珍妹妹同意,这种事强自办下来并无益处。
不管怎么说,既要跟杜太爷商量好,也该询问一下珍妹妹的意思。
杜太爷懒得搭他们这一茬,他提篮挎纸地给祖宗上坟去了。
跟祖宗絮叨了一个多钟头,向村南又走了两里路,到了一个蔓草凄凄的孤坟冢。
老铜钮和袁妈两个人,表情恭肃地把祭品摆好。
袁妈正要摆下棉垫子,杜太爷摆摆手,他撩起衣服的下摆子,跪在那郁青的杂草中。
他先点烧了两沓纸钱,就絮絮叨叨跟往生的人说话:
“珍卿她娘,今天市里当官的来了,你闺女长大本事了,当官的把她夸上天了,说她造福家乡父老,小小年纪功德不小……
杜太爷把聘书的纸轴拿出,仔细地舒展开对着坟头,抹着眼泪花儿对着坟包念叨:
“珍卿他娘,你瞅瞅这是个啥,这是珍卿以后的官凭,凭着这个她想做啥官做啥官……
“珍卿是个聪明脑壳,念书灵醒得很,这个像了他爹了……你临死叫她一定读书,看来还是你想得深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圣人说得一定没错路……
“她打小是个不吭声的,可谁也没她心眼灵光,这个准定是像了你,她有如今的成色,准也是你在保佑他……
“哎,你也是个命短福薄的,再多活他二十年,她不定给你挣个诰命……”
杜太爷边絮叨边抹眼泪,忽见袁妈惊叫起来:“太爷,太爷,官凭烧起来了……快快快……”
老铜钮赶紧夺过纸轴,把纸轴有火的地方捏灭。
杜太爷站得离火堆远些,捏着烧掉一小角的“官凭”,悲愤地盯着那老坟包,欲哭无泪地说:
“珍卿他娘,这‘官凭’你就想细瞅瞅,你也不能这样干啊……”
老铜钮催促杜太爷:“太爷,听说市里的老爷们,今天还在县里落脚,赶紧去问问老爷们,烧掉一角还有没得用嘛……”
因此族老们去寻杜太爷,莫名扑了一个空。杜太爷往县里赶去了。
晚上终于送走族里娘儿们,族长杜向渊和一家人说话
族长老婆杜丈夫儿子,珍妹妹到底干了啥大事,弄得市里都来人了。
杜明堂没明讲珍卿做什么,就说珍卿做了一件大事,对市县乡人立下大功劳,因此大大嘉奖了她一番。
还有珍卿上过的启明学校,为了感谢她对启明的贡献,不但把她列为优秀毕业生,还要给她一笔助学津贴,每月津贴有二十块钱。
既然珍卿远在海宁求学,每月的津贴就发给杜太爷,由杜太爷以后转交给其孙女。
玉琮奶奶掐算一下,惊奇地问儿子:
“那珍妹妹,岂不是廪生的待遇了?”
玉琮奶奶的哥哥曾是生员,那时候在县学里头念书,每月能得八斗廪米,一家九口人能吃一两个月,换成银子也不过四两银。
这珍妹妹一月竟能领二十块钱。
杜明堂颇是感慨地说:
“从珍姑姑身上看,人但凡有本事了,一点不必在乎出身,更不必在意是男是女,有本事的人,路都是越走越宽的……”
玉琮她娘也很赞叹,又不免忧心一件事:“珍姑姑是能耐人,可再能耐也不能传宗接代,他们将来从族里抱养,还是珍姑姑招个女婿倒插门?……”
大家不约而同地沉默,这就不是他们能管的事情了。
说起来杜向渊二儿子杜明堂,做上了市教育局的宣传科长,这一回还是托了珍姑姑的福呢。
就是前面那一段时间,他替珍姑姑办了不少事,还都是跟启明学校有关的。杜明堂所在学校的教务长,晓得珍姑姑读过启明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