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重回復山(完结篇)(1 / 2)

加入书签

次日,黄山当地导游高宾强准时地拉着旅游团往「花山谜窟」出发,在车程中介绍,「花山谜窟」在多年前是被药农发现的,近年探勘出三十六个洞窟,可是洞窟并不是天然溶洞,而是人工开凿而成。光开放的三十五号窟面积就有一万二千平方米,洞深一百七十米,上下落差二十五米,石窟最高处有十八米高,最低处比旁边的新安江低二米,内部空间相当于六、七层的现代大楼,有大小石室三十六间,石柱呈几何形排列,依岩盘走势修凿出石墙的厚薄,起到最少支撑、最高容积的效果。其他洞窟有的是直通江里,有的又有多层设计,尤其特别的,所有洞窟大部份的墙、柱,甚至于屋顶上均以人工凿出多种美丽、平缓的凿痕,石窟开凿的技术之高,其用处又不明,至今无法确定石窟开凿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且,自石窟中一处鐘乳石现象处推估,这些石窟开凿完成最少超过一千七百年以上的时间,魏晋以前的古人如何拥有这么高明的技术?

此外,徽州附近的志记、传闻,自古以来均未曾记载或传说过此批石窟,更不曾提及该地出產石材,而这么多洞窟开採出来的石材量体非常地巨大,但用到何处?现在也没考据出来。再加上要开凿这么大规模的洞窟,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绝不是几年、几千个人就可完成的,如此大的工程必定需要国家级的实力才可能担负得起,但文史上为何完全没有记载?

目前对石窟开凿目的、年代有多种猜测,有的说是盐商走私,为了藏盐而开凿的,可是雨季的湿气不利藏盐,而且藏盐用不着花这么大的功夫,将石窟壁凿得这么平齐有型;有的说是为了屯兵而开凿的,可是住那么多人埋锅造饭,空气会不会太闷?石窟壁也是用不到这么精緻,在平地上搭木造屋不是更省事?有的说是古代皇陵,但用不着在同一处地方凿个三十六窟吧?有的说是採石矿,可是露天开採不是更方便施工、运送吗?而且石窟壁还是不用耗这么大功夫凿得这么精緻吧?有的说可能是附近「齐云山」道人在此作福地修身养道之用,若真如此,这些石窟的开凿必定跨过数百年、甚至于上千年才可能有如此规模,那地方志闻早就传诵千里了……,反正,至今没有一个说法,能完全解决全部的疑问。

二零零一年,前总书记xxx命名为「花山谜窟」,就是取石窟开凿施工技术高超,规模宏大,但年代不清,目的不明。

之后,黄山市政府发出了悬赏,只要有人能够对「花山谜窟」种种谜团提出具体可徵的解释说法,就可以获得五百万人民币的奖金。听到这么高的赏金,车上全团的人都来劲了。

说着说着,游览车就右弯进一处机构门前的空地,停了下来,导游高宾强跑下车去购票。团员左看右看,开始发出了疑问,「这附近那来的山?」,「怎么不让我们下车?」……。严道文坐在第二排,隔着走道向右侧的张先生解释,「花山石窟在新安江的南岸,等会要走段路,再过个吊桥跨过新安江才会到。」

这时,坐在第一排右侧的领队许芮伦一脸狐疑地转过头来问道:「严兄,你怎么知道要过新安江才会到达对岸的『花山石窟』?你不是说是第一次进大陆?」

「欸……欸……」严道文一下没法自圆其说,倒是方文玲帮他解了危,「喔!他有作功课,他先上网路地图了解这附近的地形。」

「是吗?有这么用功?」阿伦还是以狐疑的眼神定定地看着严道文。

好在高宾强适时跑上车,要师傅把车开到下方的停车场,然后招呼大家下车。

严道文牵着方文玲的手,跟着大伙后面向吊桥的白色桥楼走去,方文玲小声地对严道文说,「以前我们是靠摆渡才能过江,现在搭了吊桥可方便了。」

…………

爬上桥楼,方文玲向四周望了望,又说了:「咦!以前江水好像比现在宽多了?」

严道文借着照像后检视相片品质,靠向方文玲低声回应:「以前江面约比现在再宽两倍,即使枯水期的水量也比现在来得大。否则,怎么保护復山?」

…………

走在吊桥上面,方文玲握了握严道文的手,指着右上方的山林说:「还记得我们最喜欢一起坐的那块大盘石吗?……你走了后,我就常坐在那块大石头上等你。春天满坡的花开了,蝴蝶、蜂儿就跳着舞陪我在石头上等你。夏天阵雨袭来,我就在石头上结了座草舍等你。秋天满山的落叶枯枝,我就卧在上面等你。冬天寒风白雪,我就穿了一身红袄坐在那大盘石上,好让你回来的时候,就能一眼望到对面山上等你的那一点红。阳光熠熠的时候,我只怕粼粼江水花了我的眼,瞧不见你回来的身影。月亮弯勾的时候,,我又盼着十五快快到来,好让那轮明月照亮你的归途……。可是,等了十年,始终没有等到你。终于………。」

(图一)

说着,鼻子一酸,眼泪又不听使唤地掉了下来,严道文赶紧拿出面纸帮方文玲擦拭。

这时,在后面压队的阿伦跟了上来,关切地问:「方小姐怎么啦?」

趁着方文玲擤鼻涕时,严道文掩饰地说:「没事!文玲对空气温度比较敏感,刚才打了几个喷嚏。能不能麻烦你,帮我们用花山为背景照一张像?」

…………

进了35号窟,大伙跟着解说员旁边,边听着解说,边不时发出几声讚叹声,方文玲与严道文又落在最后。

到了「清水池」时,解说员向大家说明,池边左方堆放的层层叠叠石块,是先人留下来的,后代清理时完全没动到,保持了一千多年前的原样。

严道文向方文玲问道:「这个洞窟好像原本没这么多石室?也没这么大?」

方文玲点一点头,小声地答道:「没错!刚开始的时候,项燕的残部被接引回来了不少人,所以这窟又加凿了十几个房间。你看,堆在那儿被凿下来的石块上,有些还有已经修饰过的壁面凿痕,就是后来加开石室,不得不凿开原来已完成修饰的石壁。」

(图二)

回头一看,一步开外的领队阿伦又用狐疑的眼光轮流地看着方文玲和严道文。

…………

游览完35号窟,严道文想到高处的29窟看看,阿伦以行程满档为理由,不同意他们两个人脱队行动。

方文玲虽然小使了一阵性子,也只有遗憾地与严道文约定,下次一定要「自由行」,多耗几天把花山谜窟好好探个够,还有歙县的三十六个石窟。

「对了!歙县那边的石窟又是怎么回事?」严道文懵懂地问方文玲。

「唉呀!昨晚差一点在胡平面前说溜了嘴。歙县的三十六窟,是在你走了以后,被接回『復山』的人越来越多,这边已经容纳不下了,才在那边又开凿了三十六个洞窟。昨天就是记得『復山资』应该不只是这些数目,光黄金至少还有十几万公斤没听到胡平交代,后来想到是放在歙县的三十六窟其中之一,既然他们没发现,我也不想找麻烦,改天看本公主高兴了再说吧!」

「文玲!你喔……。」

严道文还没讲完,后方的阿伦靠了过来,仍然满脸狐疑地问着:「方小姐!你刚才说歙县烟村的三十六窟怎么样?我没听清楚,能不能再说一次?」

「嗄?哈!我哪有说甚么啊?只是想顺便好好参观歙县的砚台啊……。」方文玲说着,就加快脚步向着出口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