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二婚妻[八零] 第249节(1 / 2)
菜是一锅乱炖,从山上新鲜采摘的蕨菜和腊肉炒成了一锅,加一些农家自己种植的辣椒,即使没有多少调料,都已经很香了。
吴晓梦邀请爷孙俩一起吃,年轻人摇头,“我们已经吃过了。”
小李忍不住夹了一块肉红色的腊肉放进嘴里,“哇,这腊肉太香了!”
农家自己用柏树纸条熏烤的腊肉当然很香,吴晓梦虽然最开始推辞不要,吃起来还是很香,这腊肉比她在老家吃的更香,蕨菜也新鲜,四个人吃饭像土匪,吃得一干二净,吴晓梦本意是想留几片腊肉给爷孙俩吃的,实在是太香了,他们没忍住吃完了。
老人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微笑。
吃完饭,吴晓梦才跟年轻人聊起来。
“你们家其他人呢?”
年轻人说道:“我爸妈家去做工了,有点远,他们晚上就在那边休息,不回来。”
农村人的活,无非是给别人修房子,收粮食,种庄稼此类的。
吴晓梦说道:“你普通话说得挺不错的,出去过吗?”
年轻人点头,“我前年去苏城找工作,转了一圈没找到,我就回来了。”
通过聊天,吴晓梦才知道年轻人姓张,跟她妈一个姓。
吴晓梦将包拿过来,从包里抽了一张名片递给年轻人,“你要是还想去苏城工作的话,你可以去我们厂,到时候一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
年轻人惊讶地接过名片,这几人穿着不俗,年轻人没想到他们竟然是开厂的,他也看出来了,这个年轻的女人是他们的头头。
名片上写着几行字,东南食品公司,吴晓梦。
老人见状问小张发生什么事了,小张激动地给他说他们遇到的在苏城开厂的人,以后他去苏城可以去他们厂里上班。
老人也高兴得笑起来,吴晓梦这才发现,老人的牙齿已经落了很多,只剩几颗了。
当晚,年轻人给他们收拾了床铺,吴晓梦和肖华一间,小李和小冯一间。
坐了大半天的车,他们都累了,这里条件有限,吴晓梦只是胡乱洗了把脸,再漱了漱口,就算洗漱了。
躺上床,吴晓梦甚至没跟肖华多说几句话,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睡到半夜,吴晓梦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似乎是人在打架,她警醒地睁开眼睛,侧耳一听,果然听到外面的厮打声,她连忙推醒肖华,两人都是合衣睡的,匆匆忙忙穿上外套就往外面跑。
镇上没有电,吴晓梦他们带着电筒,出门的时候,肖华还跑过去将隔壁另外两个男同事叫醒了。
四人跑到路上,这才发现竟是小张跟另外两个男人,两个男人在压着小张打。就在他们的车边,而老爷车的车窗已经碎了一块了。
吴晓梦反应很快,她顿时就明白过来,这两人是强盗,大喝一声:“小李,快,上去将这两人抓起来,他们想偷我们车上的东西。”
他们打开了手电筒,这个地方没有电,也没有手电筒,环境突然亮起来,让他们愣住了,等吴晓梦大喊出声,他们才反应过来,一溜烟跑了。
小李想追,被吴晓梦叫住,“小李,回来!”
小李本想跟小冯一起将强盗抓住,被吴晓梦叫住之后,只好退了回来。吴晓梦去扶小张,“没事吧?”
小张的鼻子下面淌了两条血痕,他伸手一抹,“没事没事。”
肖华去清点车上的东西,倒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他们只留了一些水和食物在车上。
只是车窗被弄碎了,明天继续往前开,冷风灌进车里,肯定会很冷。
小张慢慢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早料到有人会打车的主意,所以一直没睡,等到半夜,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动静,还没出来就听见玻璃被砸碎的声音,连忙跑出来,两个强盗本来想跑,被小张抓住一个,就打了起来。
吴晓梦还是担心小张有没有伤到,小张笑道:“没事,没伤着。”
之所以叫住小李,是因为这里人生地不熟,强龙不压地头蛇呢,就算是将抢到抓住了,顶多是被民警教训一顿,后面说不定会给小张一家带来麻烦。
小李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小张说道:“你去睡觉吧,我去睡车上,拿个被子给我就行了。”
吴晓梦说道:“车上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主要是他们别损坏车就行了,这回被我们打跑了,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一夜果然平安无事,等到次日清晨,他们才看清楚车门也被撬了,估计那两人最开始是想撬车门,撬不开,才选择砸玻璃的。
小张早早地就起来,给他们准备早饭了,似乎知道他们着急赶路。
早餐很简单,就煮了一些农家粉,这是农家自己做的,吴晓梦觉得口感很好。
吃了饭,吴晓梦要给钱,年轻人怎么都不要,吴晓梦抽出五十块给他,“这是给你的路费,我们工厂缺人,你拿着路费去苏城。”
好说歹说,才劝小张收下了钱,他们告别了老人,继续开车上路。
又开了四个小时,才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一路开车过来,吴晓梦的眉头已经越皱越紧了,照这样的路程,不管投资做什么,交通都是一个大问题。
惠水县,县城。
如果不是亲自来,吴晓梦几乎要以为这样的城镇只会出现在七十年代了,惠水县县城非常将破旧,最高的房子也才三四层,没有高楼,街上的道路也是破破烂烂的,几乎看不出这是县城,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小镇。
县里也没有任何工厂,所有的加工坊都是老百姓自己做的小作坊,都是做农产品加工的,这里也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劳力外流严重,成年人多半都外出打工了。
吴晓梦用大哥大跟县政府联系,对方得知他们是对口扶贫企业,态度非常热情,还表示要来接他们。
吴晓梦他们直接将车开到政府去了,这也是一个三层的小房子,要不是前面立了一个县政府的牌子,他们几乎要找不到这个地方。
来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脚上还穿着一双布鞋。
“欢迎欢迎,你们是从苏城来的吗?这一路太辛苦了,快进去休息休息。”
干部也说着普通话,依旧带着浓重的乡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