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219节(1 / 2)

加入书签

主政的皇帝也没有一个,太后呢,似乎对王谧也多有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谧当上这个琅琊王,可比桓温摄政的时候要容易的多了。

这还不说,王谧还年轻,出身还更好些。

这还不说,王谧确实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以他现在的功绩,想要当皇帝,也不是没可能的。

但是,王谧不会把事情只做一半,就扔下了,贪恋权力,他集结队伍,开始了下一轮的北伐。

从这一点上来看,王谧就做的比桓温要好的多了,他绝对不会半途而废。

他要趁着北方乱战的这个好时机,趁势而上。

这个时候,荆州兵如果不出一份力,那还得了?这可是一个跟着攫取胜利果实的好时机。

冲这一波,以后的荣华富贵不就到手了吗?

更何况,荆州兵的机会可是仅此一次呢!

以往,荆州兵,尤其是谯郡桓氏和朝廷的关系很紧张,而且,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缓和。

朝廷一向是不信任桓氏一族的,以至于,这些年,明明桓氏也有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将领,但是,却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虽然朝廷已经宣布,只要荆州兵能够认同朝廷的领导,不再搞事,那么这块地盘也可以放给桓氏一族自理,朝廷不会干涉。

按理说,做一个土皇帝不是很好吗?

是啊!

一开始是很好,但是时间长了,那种被朝廷和更广泛的范围内的同僚们疏远,看不起的感觉,还是让桓氏一族的人很是别扭,心里不舒服。

人毕竟是社会化的生物,他们还是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而司马家是没希望了。

他们对桓氏一族的忌惮是天生的,根深蒂固的。

而王谧就没有这个方面的顾虑,他并没有对桓氏一族有成见,将来,如果有新的朝廷的话,那么以往的恩怨就可以算是一笔勾销了。

更不只是有仇怨,甚至还是有恩情了呢!

毕竟在襄阳的时候,桓老爷子就以他独特的嘻嘻哈哈个性和王谧结下了比较深刻的感情。

也算是有了兄弟情义。这以后,在王谧那里,荆州兵也好,谯郡桓氏也好,也算是有了面子。

这还不说,桓老将军还注意对人才的培养。

比如徐羡之之类的年轻人,就是在他的提拔之下被派到建康城来投奔的。

这都是桓冲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既然没有回程的意思,那就说明,徐羡之得到了王谧的认可。

这样一来,桓老爷子也放心了。

接下来,他们桓氏一族的人才也不能落后,必须也扒拉出来几个,送到朝廷上。

这样以后,在新建立的朝廷上,才能够更有话语权,也能算是跻身朝廷重臣了。

而桓冲用心良苦选出来的人,自然是相当的优秀了。

绝对的人才,还非常年轻。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桓冲的眼里,这一位少年可是比徐羡之更优秀了。

绝对是他桓氏一族的千里驹,他有自信,只要是王谧见了他,一定会非常欣赏的。

根本就没有不喜欢的理由。

而此刻还在建康城忙碌准备的王谧,也收到了京口那边送来的消息,他不得不佩服,他这边送去的消息恐怕还没抵达荆州,桓冲就已经来着大队伍赶过来了。

这只能说,是心有灵犀。

不等王谧召唤,桓冲就知道,北伐即将开启,这场大战,绝对少不了荆州兵出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桓冲对于王谧的爱好是了解的相当清楚了。

除了他自己,桓伊也被他拉上了。

这也太贴心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桓伊还在江州镇守,而现在就可以一同赶赴京口,和王谧汇合,这就说明,他也是很早就启程了。

这样就太完美了!

正合吾意!

桓冲性情舒朗,是个做主将的好材料,至少,他可以让手下的士兵都保持一个昂扬的心态,效忠于他。

但是,论及打仗的战术,老实说,和桓伊还是无法相比的。

桓伊年轻,前途无量,人也机灵沉稳,这些都是他硬件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熟练运用各种战术的头脑。

上一次,在襄阳战场上,王谧就已经看出来了。

这一点,从后世对他极高的评价各种褒奖之中也可以看出来,后世的种种美誉,可以保证桓伊的人品,算得上是非常的高尚了。

于是,王谧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他。

这也是他着力和荆州兵联合的一大原因,荆州包括谯郡桓氏也还是有人才的。

只是,他们一直都和中枢朝廷很疏远,就算是有人才也没有用武之地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