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111节(1 / 2)
纵然孟端阳对赵鸢有别的情愫,但多年后他想起赵鸢,想到的只有她的影子。
那是读书人的影子,不辨男女,清高,不屈。
按照衙门惯例,行刑前的囚犯都有断头酒喝,李凭云的囚室里却只有一副纸笔。
他被用了黥刑,额头上刻了“杀”字,看上去有几分可怖,而他正闲适地盘腿坐在地上,数着来者的脚步声。
赵鸢好似看到了太和县的那个李凭云,那只闲云野鹤终于要回到他的山野了。
“赵大人,你终于来了。”
赵鸢反问孟端阳:“他没有断头酒么?”
孟端阳道:“断头酒,都是囚犯自己要求的。他不要,我们不能硬塞给他。”
赵鸢呢喃:“原来如此...”
她深吸一口气,当着孟端阳的面席地而坐,平视着李凭云。
李凭云睁开眼睛,与她对视。
他们都很平静,至少此时此刻。
孟端阳说:“我去外面守着灯火,你别留太久。”
赵鸢道:“多谢孟老师。”
伴着孟端阳离去的脚步声,二人的目光渐渐深邃。
李凭云先笑了一声:“来见我,还要别人陪么?”
赵鸢问他另一个问题:“李大人,明日行刑,你怕么?”
李凭云摇头。
他的确不怕。
在赵鸢没有参与的人生里,他经历过许多次生死。
“年幼时,路边的算命先生说我命不过二十三,我将信将疑,不免提心吊胆,如今我终于要死了,那算命先生的话算是应验了。”
“那我呢?你明知自己如此下场,还来祸害我么?”
他转过头躲避赵鸢的目光,“赵鸢,我一直在骗你。我这种人,不值得你付出。”
“谁说你值得呢?”赵鸢抱住膝盖,“我太笨了,才想和你这种人长相厮守。”
李凭云素来独身,只有别人欠他,他从不会亏欠任何人,而此刻他连直视赵鸢的勇气都没有。
他亏欠了她的情,实在无能偿还。
二人缄默良久,李凭云捧起地上那副写满文章的折子,递向赵鸢:“赵大人,这是我唯一能给你的。陛下想除旧制,必先有新法。大邺重文而轻武,重虚礼而轻工程,重选官而轻百姓,重刑罚而轻人心,不论是军改、土改、水利还是律法改制,都要由人来做,所以这新法十策的最后一策,是改教育。等有朝一日,书生不再为黄金良田而读书,士人不再怯懦,百姓就能免遭疾苦。”
赵鸢字字认真读过,反问李凭云:“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么?”
李凭云含笑道:“赵大人,我是贱民,我和士大夫们不一样,我是从险滩赤脚走到朝堂的人,朝中文武,无人比我更了解我们的国家。”
“既然你如此自信,为何不给你自己寻一条活路出来,亲手实现你的抱负?”
李凭云笑意凝结,他低头说:“赵大人,我累了。”
赵鸢简直哭笑不得:“我就不会累么?”
“国子监之难后,朝中近半数武官被杀,文官人人自危,陛下不除我,他们难以心安,文官有怨,则朝纲不振,赵大人,我帮陛下杀武官夺之后,已注定今日结局,今年科举选上来的人,没有世族背景,都是陛下亲信,我已不再是不可取代之人。对陛下而言,我死了,比活着用处更大。这江山终究还是一人的江山,万民尽是脚下泥土。但是你...你不一样,你是陛下改制科举后的第一位女进士,是她最大的功绩,于她而言,你是真正不可被取代之人,只有你才能完成我的愿望。高程在礼部站稳脚,至少需要三年,届时朝中已无人记得我,你可以重得陛下信任回到朝政,上有你父亲庇护,下有高程辅佐,有劳你替我走完剩下的路了。”
“是这样么...”赵鸢喃喃自语,“看来,我对李大人而言,真是很重要的。”
李凭云听出来了她的反讽,他抿抿唇,朝赵鸢伸出手:“赵大人,过来。”
赵鸢站起来,慢慢挪到他面前。
李凭云握住她捏着折子的手,“有这一策在手,朝廷那些庸人,不配质疑你。”
赵鸢说:“你让我拿着你的心血,踩在你的尸骨上去讨功名。”
“是讨我们的功名。”
赵鸢的手蓦地挣脱,那折子也随之掉在了地上。
她咬牙切齿道:“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李大人的大礼,我受不起。”
“赵鸢,你听我说...”
赵鸢打断他的话:“你和我爹他们一样,用自以为是的经验去臆测我的未来,这何尝不是在欺凌我?”
“就当是我欺负你,赵大人,听我这一次,这样对所有人都好。”
“李凭云,你以为你是在做圣人么?”她后退几步,突然声嘶力竭:“你怯懦!”
这一声“怯懦”,回荡在牢狱之间,也回荡在李凭云的余生里。
“李凭云,死是最容易的,一刀毙命也好,千刀万剐也好,双眼一闭,万事皆空。而活着和爱别人,需要日以继夜的坚持与付出,你以一死来逃避责任,你怯懦!”
赵鸢不知自己还能用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李凭云,她逃避了。
她转身朝着牢狱出口的光明逃去,因为她也是怯懦的。
↑返回顶部↑